我目前的閱讀進度是第 5 章完,決定稍微紀錄,但此文並不是摘要,只是我的部分筆記與心得。

一來是因為書中內容豐富,有點擔心全部看完會忘記前面內容,希望透過書寫稍微喘口氣回顧目前心得;一來是希望留個記號,如果有朋友也剛好在閱讀此書,歡迎和我討論或交流!留言或私訊都可以!

rOLMCQG

Andrew Solomon 的書寫期待與目的

探討憂鬱症時,真正缺乏的是整合

本書努力全面描述憂鬱症的時間跨度和地理跨度

我希望透過標示這苦難所及的範圍,幫助深受憂鬱症所苦的男男女女獲得解脫

Andrew Solomon 在本書一開始就提到了關於本書寫法,他想嘗試的做法:透過整合大量的憂鬱症相關資料,可能跨時間或是跨空間,來標示出憂鬱症的所在之處以及各種樣貌,來嘗試達到一種看見並同理。

第 1~5 章的部分畫線與筆記

1 憂鬱

  • Andrew Solomon 談及他個人的憂鬱經驗,並結合文學引用、譬喻等多種類型的資訊,來延伸他對憂鬱症的思考。這些內容或主觀經驗陳述會幫助閱讀的人「比較」能想像憂鬱症的感受與狀態。
  • 有些大眾媒體或是製藥界會把憂鬱症跟糖尿病做類比,但文中有嘗試去比較兩者之間的不同。

2 崩潰

罹患憂鬱症的分分秒秒有如狗齡,一年抵多年,是建立在不自然的時間概念上

  • 罹有憂鬱症的人常常跟我說時間是停止的、或者是僅能感受到無限期的痛苦

我看來還好是因為我還好,而我之所以還好,部分是拜藥物之賜

假如不吃藥,憂鬱症一年內的復發率高達八十%,服藥的話,則會有八成康復率

  • 對許多人而言,藥物的效果真的是目前需要的,有時儘管看起來沒有好轉,但可能是因為藥物的幫忙所以讓狀況沒有非常糟糕的惡化下去

3 治療

我的理念是,兩者應該並用,因為藥物治療能幫助患者更容易接受心理治療,有助於啟動良性循環。 心理治療的功效不如藥物,但能提供保護作用,防止復發。

  • 很多時候,藥物與心理治療以及其他非藥物治療需要相互搭配,不同的治療方式修補或是作用的面向不同,藥物可能是穩住一個人能有基礎的條件去進行其他治療,心理治療則是加強一個人的防護值,可減低復發的可能性

4 另類療法

坦白說,我認為治療憂鬱症的最佳藥方正是相信,那遠比你信任的任何療法都重要

  • 我在做心理治療的時候,有遇過對方相信的治療方法跟我相信的不一樣,但照他的理解,他當時真的恢復的不錯。我覺得願意去嘗試並且相信自己有機會恢復,真的會帶來很大的力量

5 族群

許多男性憂鬱症沒有被診斷出來,原因是男性處理憂鬱感受的方式,常並非遁入沮喪消沉的沉默裡,而是逃到暴力、藥物濫用或工作狂的喧擾中

憂鬱可以很容易突然爆發為怒氣

  • 我覺得這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,不論是自己或是身旁的人,有時候生氣的背後其實是悲傷與失落

閱讀到現在的心得

最近剛好有朋友詢問我推不推薦這本書,我也開始想這個問題「對耶,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誰?」。回想我在閱讀時的親身感受,其中一個感覺是:它太厚了,常常有種永遠看不完的感覺,但這樣說不太公允,重新理解 Andrew Solomon 這本書的寫法,原因出在他似乎沒有想要在這本書裡置入特定的主軸,反而像是他所說的,他把許多分散的資料整合起來,每個章節的名稱像是在書店裡面分類書籍的方式,這樣的分類方式與內容情節沒有特定關聯。

對我而言,閱讀這本書很難快速看完,而且因為裡頭是豐富的憂鬱相關資料,閱讀的時候也可能會有痛苦感受,我後來找到適合自己閱讀的方式是:時常的翻閱一小部分,不強硬的想要把內容拼湊成一個圖像,閱讀的每一個部分其實都是多認識憂鬱症一點點。

綜上所述,所以我會推薦這本書給:願意多瞭解憂鬱症並且願意給出耐心的人。

如果要提這本書的缺點,我個人意見是,因為這本書引用了很多的散落資料,但卻沒有在每一個引用的段落直接連結了該引用源,我能理解有些書確實是這樣,但我並不喜歡。

最後,因為參與讀書會需要的很大的力氣與時間,我目前對於自己在這本書上願意付出的心力是機動式的討論,所以,如果有人也剛好在讀這本書,可以找我討論!留言或是私訊我都可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