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一個臨床工作快滿兩年的人,這篇是希望給有意願做心理治療但還沒開始的人一點提醒或建議。
心理治療在做什麼?
心理治療如何進行沒有固定的答案,會因為你來治療的原因、治療師的治療取向、以及你們兩人互動狀態等因素不同而不同。
許多心理治療會以語言作為工作的媒介,但其他的例子也很多,譬如:擅長生理回饋的治療師會使用相關的儀器、有些治療師對身體運動或感覺的強調並不輕於語言、也有很多治療師會使用沙遊或牌卡等多種治療工具。許多人不知道的是,有時候,治療並不只是你在說,治療師會教導適當的具體技巧,協助你改善困擾,或是提升生活品質。
我需不需要心理治療?
當你腦海中浮現這個念頭,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你可以想想看你最近的狀態,包含身體或是心理有沒有哪裡不舒服,或是生活中是否遇見了什麼困難。如果你覺得你有很嚴重的情緒困擾、無法消解也無法用習慣的舒壓方式應對,或是你覺得你跟某個身邊的人在相處上發生了困難,或者,你在擔憂某件事情但你找不到合適討論的對象等等,你可以嘗試看看心理治療,有時若情形較嚴重,你會需要精神科或身心科醫師的協助,有時候你會同時需要心理治療與藥物的幫忙。
如果我要做心理治療,我接下來要怎麼做?
常見的心理治療可以分為健保心理治療與自費心理治療兩種,最主要的差異是費用、等待時間,次數的限制可能也會有所差別。
健保心理治療主要在醫院裡執行,費用金額較低,可能只需要最基本的掛號費,但經常需要等待很漫長的時間,可能會需要等待數月,甚至超過一年。
自費心理治療主要在醫院外,有些醫院也會提供自費的心理治療,費用較高,單次可能需要 1600 以上,隨著不同的治療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費用,但等待時間較短,經常可以於短時間內即開始進行治療。
以下是從決定要做心理治療到開始做心理治療的流程。
有些人以為的流程
自費心理治療,舉例:
健保心理治療,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為例:
有沒有推薦的診所或是治療師?
雖然我知道有許多治療師做得很好,但比起一個人去找評價佳的特定治療師,有其他許多也很重要的因素,而且合適的治療師因人而異,對 A 適合的治療師並不一定適合 B,因此我的答案是沒有。
我覺得有幾個考量可以協助一個人選擇治療師:
- 離家近而且方便到的,有點像是健身房的選擇,如果在移動與交通上並不便利,會成為你持續進行治療的很大阻礙。
- 閱讀治療師的簡介,可以參考專長、經歷等資訊,請你選擇你會願意談談看、你覺得可能可以幫助你的人。
- 與這位治療師會談的價錢與時間是你可以接受的,如果順利持續數月也不會很勉強。
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直接在 google 地圖找關鍵字。除此之外,我手邊也有兩個找尋的管道:
台灣精神科診所地圖
心快活-心據點
我有什麼其他建議或是提醒?
- 如果你在單次或是數次的治療後覺得目前的治療師不適合你,這是有可能發生的事,我鼓勵你主動與治療師討論,有適當的討論可以幫助你釐清目前的問題、這位治療師與你是否真的不適合、並且如果真的要結束治療也能有一個結束的晤談。我認為因為不適合而更換或是提早結束治療都是要被允許與鼓勵的,因為有些時候確實是要試了幾個會找到比較適合的。
- 如果你在治療過程中有任何的不舒服,都請尊重自己的感覺,同理而言,不論是什麼取向的治療師,心理治療過程都不應該有不適切的肢體碰觸,如果你覺得不舒服,並不是你的問題。
- 針對治療次數,你的困擾需要幾次的治療才能改善,這與困擾的類型、治療師的訓練背景等不同因素都有關連,建議你可以在治療剛開始時主動與治療師討論,以便對治療有適當的期待。
最後
有時候,身旁的人會向我詢問許多與心理治療有關的資訊,我總是很高興能幫上一點忙。目前領照後的工作經驗快要滿 2 年,多少也更瞭解相關資訊,因此想說對於考慮接受心理治療的人,我用我目前工作經驗以及瞭解給一點建議。
其實相關的資源在網路上已經非常多,所以許多常見的說明:包括,精神科醫師與心理師的差異、臨床心理師與諮商心理師的差異,這邊就沒有重述,很建議還不清楚的人能主動先去初步的瞭解。
如果你已經在考慮要不要做心理治療,而且費用與時間可以接受,那就去試試看吧!